佛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由乔达摩悉达多所创,被后世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据史料记载释迦牟尼佛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农历四月初八,传说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为浴佛节,又称佛诞日。世界各国各民族佛教徒会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祖诞辰。我国的佛教徒大多会去寺庙中烧香拜祭,口诵经文,手持念珠,静心禅悟。
佛珠原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历经千年传承让念珠由参禅悟道的工具演变为众生大智慧的象征。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佛珠,使原本的念珠在宗教寓意之外已慢慢变为另一种时代文明与流行文化的符号,汇集了宗教信仰,文化品位,文玩流行等多类用途于一体,真正的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以手串,手链,项链等多种形式出现。并由最初的佛家七宝材质演变为成百上千种手串材质。
佛珠的数量含义
佛珠的颗数在传统佛教文化中有着很多种类,其中的含义与修行的佛法相辅相成,经过千年传承至今比较常见的颗数约有十几种,其中典籍经卷记载了部分,坊间传闻也有所加述。
根据国内佛珠信息大数据资料,已统计出当下常见的紫檀佛珠颗数及寓意。供广大佛珠手串爱好者参考。
12颗:代表十二因缘,是因果循环的十二个重要过程。 13颗:代表十二因缘与缘主本元因果轮回的关系。 14颗:代表代表十四种无畏功德,令众生同享共得。 15颗:代表十四种无畏功德与缘主一切众生同一悲仰。 16颗:代表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赋予众生相。 18颗:代表十八界,俗称十八子,六根,六尘,六识。 21颗:代表十地十菠萝蜜与佛果共二十一个位次。 27颗:代表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 36颗:代表以小见大的义理,三十六为一百零八的三分之一。 42颗: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中四十二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54颗: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中五十四个阶位,十信、十住等五十阶位,加四善根位。 108颗:代表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使身心达到寂静入定的状态。 216颗:代表前后两世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根除,共合二百一十六种断除本元心无妄念。 1080颗:代表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一并断除,心神归元。
上述14种规格的佛珠是从古至今有过明文记载的资料中收集整理,小编认为是目前最全面和完整的关于佛珠颗数及寓意的资料统计。佛尘轩作为国内传统佛珠品牌,常年累计了大量关于佛珠的统计数据。根据佛尘轩给出的数据分析,大部分颗数的佛珠更多用于修行佛法之中,不适合日常佩戴。其中12颗,13颗,15颗,108颗四种规格最为常见,也是当下佛珠手串的标准规格,符合人体手腕周长可佩戴尺寸。
人体手腕周长通常在15厘米至20厘米范围内。适合佩戴的佛珠规格为12颗,13颗,15颗,108颗。其余数目的佛珠均无法正常佩戴,多数为手持或挂于胸前。另有将佛珠手串挂于车内当做平安祈福的挂饰,此类并不计入统计内。
男士的平均手腕周长在17-19厘米之间,手掌宽厚,手腕粗壮,适合佩戴单圈大尺寸规格的佛珠,可彰显男性特有的魅力与品位,对应的佛珠颗数为12颗,13颗,15颗。
女士的平均手腕周长在15-17厘米之间,手指修长,手腕纤细,适合佩戴多圈小尺寸规格的佛珠,可体现女性独有的优雅与柔美,对应的佛珠颗数为16颗和108颗。
如今的佛珠手串不再仅仅是佛教法器,它已成为时代文明和流行文化的标志,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更多佛珠爱好者不再计较它的颗数和材质,开始向往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的超凡境界,愿己身早证菩提,成就涅槃。佩戴佛珠的人在面对喧嚣烦恼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一心向善福报功德,由念珠参悟变为众生智慧,更广的传播了佛教文化,弘扬了民族信仰,不拘泥于参禅悟道,真正将佛珠文化带入新的境界。
文中配图为金丝玉佛珠 |